做一个图文并茂的视频,放到网上传播不就行了?各种各样的公号订阅号,各种各样的微信群,都是传播的好渠道啊!
老婆说好,马上行动!微信群里抛想法,武汉市公安局的配音班子来了,湖北得伟君尚的律师班子来了,湖北美院的博士动漫制作班子来了,热心的力量日夜加班,三天时间,成了。先发公号“武汉政法”,再找微信群转发。一天要冲10万+啊!于是老婆把手机上的各个群,又要求我把手机上的各个群,政法口同事手机上的各个群,指挥部同事手机上的各个群,社会朋友手机上的各个群,反正找得到的各个群,亲友群同事群校友群战友群娱乐群还有麻将群,都要找出来,越多越好。朋友圈不停地转,微信群不停地转,阅读量不停地涨,引来了各大官媒民媒,中国长安网转起来,武汉电视台滚动起来,“学习强国”学起来,单一个“湖北新市民网”的阅读量就过了万。一天时间,已过15万+。
可老婆还不满意:武汉1000多万人,是不是都看到了呢?难不成想阅读量达千万?唉,群到用时方恨少!
平时怎么没觉得呢?平时忙,忙于线下生活:工作要到单位去,聚会要到餐馆去,买菜直接到菜场去,打个麻将,也肯定是麻将馆去,面对面的线下麻将好。微信群好是好,但再好没有当面好。可现在“封城”了,绝大多数的线下生活按了暂停键。得亏有个“微信群”,关键时刻显身手。外面情况么样了?微信群里问一下。热点话题怎么看?微信群里聊一聊?有了难题谁帮我?微信群里去求人。万能的“微信群”,吃喝拉撒全都有。唉,早知如此,怎不多加几个群,群到用时方恨少!
想想自己的微信群,确实有点少。平时常“冒泡”的,三二而已。一个是“家在洪湖生活群”,连着我的“梦里故乡”,一个是“复旦武汉校友群”,连着我的“精神家园”,再一个“8514群”,大学同班同学,永远的心灵之家。枯坐大疫之年的大疫之城,每天守着三个群,想看点什么,想聊点什么,或者只是好奇别人在想什么在说什么,点进去就行。知道自己还存在着,虽然不见面,但还和平常一样,和很多很多的人,有着很多很多的关联,不孤单。
复旦人,嘴里挂着的,心里骄傲着的,是“自由而无用”。这一次,“复旦武汉校友群”却实现了“无用之用”,很起了点现实的作用。大年初几的,武汉刚封城,群里就有人张罗捐款捐物,短短几天,过了百万。再张罗,变成各种各样的防疫物质,送到一线,在最紧缺的时日,起了“救急之用”。再后来,床位太紧,呼救无人应。对口“舆情”的吴天勇师兄在群里喊一声:都来找我。一下子,求救的信息,一条一条又一条,而吴师兄,总是第一时间“转了”。这样的“求救”与“转了”,“群统计局”估计出来的数字是“过千条”。这个校友群,在最艰难的时日,体现了友情,传递了信心,挽救了生命。这样的群,真是“群到用时方恨少”啊。
前几天,老乡江学庆,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医生,因感染新冠肺炎,不幸离世。这是我多年的老友,也是群里的群友。伤心不已,便应“家在洪湖生活群”里的群友汪文才先生之约,写了篇文章,在他的公号“最远最美是洪湖”和“家在洪湖生活群”里发表,表达哀悼之意。老乡的离世,又是因当下最哀伤的新冠肺炎,又又是战斗在一线的“因公离世”,又又又是如此的优秀之人在如此地风华之年,一下子便点燃了洪湖人的泪点,阅读,点赞,评论,转发。乡情友情,牵挂我的人与我牵挂的人,曾经熟悉的人与将要熟悉的人,都在公号里、微信群里,问询,叹息,表达,倾诉。见群如面,我们是一群人啊,我们是一家人啊。群,就是我们的聚会场所;群,就是我们的共享家园。
《心经》:“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”。“五蕴皆空”就是“无我”,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“完全独立存在的我”,每个“我”都是以别人的存在为条件的,相互依存,共同生活在一个叫做“世界”的大群里。而每个我——也就是别人眼中的“别人”,相互存在的条件又是在“不断变化的”,就像年前的我们,谁都不知道会封城一样,今天的我们谁也不知道,何时会“开封”,而“开封”之后的世界,又会变成怎样?
那么,在这个“永恒变化”的世界里,相互依存的我们,如何生存在这个“大群”以及由此建立的各个“微信群”里?既然“我”的存在是以别人的存在为前提的,别人好“我”才好,为别人好就是为“我”好,那就凡事多考虑别人好了。在群里,该点赞的点赞,该捧场的捧场,该帮忙的帮忙,争做好群友。人生在世,所谓“善”,应该就是这样吧。这样的“我”越多越好,由这样的“我”加入的“群”越多越好。
如此想来,我加入的“群”还是少了,“群到用时方恨少”。当然,麻将群除外,这玩意“群里聊”不如当面打。
除此之外——见群如面。
蔡丽泽,大疫之年于大疫之城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