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些土地十多年没用化肥、农药,复垦出来后施用农家有机肥,种出来的524红苕口感更佳。”1月18日,524红苕品牌创始人李远林站在524红苕基地,指着基地对面山头上刚被治理出来的荒地介绍。
不曾想过,脚下这片基地早在2007年以前也是杂草丛生的荒地。2007年,长期在农村工作的退休干部李远林,怀着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和对524红苕的特殊情结,不愿看到524红苕这种健康食品逐渐被遗弃,在年逾花甲之际返乡创办了遂宁市安居永丰绿色524红苕专业合作社,带领30名社员在遂宁市安居区会龙镇粉房村“开疆拓土”,治理出300余亩荒地种植524红苕。
30余人不遗余力,在荒芜的土地上打下了“第一片江山”,正是“这第一片江山”成就了“524红苕”这块金字招牌。
随着“524红苕”的声名远扬,遂宁市红苕大军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。专合社社员从当初的30人扩展至如今的462户,基地面积也从当初的300余亩扩耕到了如今的近千亩。
“以前没有机器,开荒全靠人力。好在零几年的时候部分土地撂荒不久,复垦难度不大。但在524红苕销路打开之后,当时现有土地种出来的红苕数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,于是专合社又开始整理基地周边的坡地,社员们也纷纷响应,开荒种红苕。”据李远林回忆,这些土地抛荒长达十余年之久,灌木丛生,算上人工、机器、改善土质、土地租金等成本每亩要花上数千元,高额的整治费用又让不少社员望而却步。
了解到专合社的难处,镇、村干部就着手解决。为有效破解劳动力缺乏、复耕成本高等难题,逐步推进撂荒耕地整治复耕复种,有力保障粮食扩面增产,2019年开始,遂宁市农业农村局鼓励撂荒耕地农户采取“三免两减”(前三年免土地租金或分红,后两年租金或分红减半)或“复耕三年内不分红不收租,三年后按照行情分红收租”等方式,推动流转复耕。会龙镇粉房村结合当地实际和农户需求,协调村民将荒地以“两年免租,两年后按照行情收租”的方式流转给专合社。
2019年,专合社复垦200余亩荒地种植524红苕。
2020年,专合社继续扩大种植面积,治理基地周边山上的坡地300余亩轮种红苕和小麦。
在专合社的带动辐射下,全市23个乡镇、86个村、1.86万余户农户种植524红苕3.6万余亩,按照轮作休耕,每年实际种植面积1万余亩,苕农亩均增收1500—1600余元。
出生“荒地”,却被农民和消费者视如珍宝,“小个头”却有着“大名气”。
近年来,“524红苕”先后获得绿色食品认证、有机食品认证、“四川名牌产品”、“四川省著名商标”、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交会四川省金奖、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等荣誉称号,市场影响力及占有率不断扩大,享誉成渝,畅销全国各地,产品供不应求。
(文/衡帆 撰:李远林 编:秦明观) 转载请注明出处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